社群斷捨離指南:透過《深度數位大掃除》重獲你的生活掌控力!

身處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社群媒體和資訊流所包圍,因而在數位世界中迷失自己,或被別人分享的美好生活引發羨慕焦慮。這些行為看似無害,但當我們長期依賴數位世界,手機就不再只是工具,而成為我們心靈負擔的來源。

如果你也感覺到這樣的「科技成癮」,那麼《深度數位大掃除》或許正是你需要的解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如何通過這本書的指引,逐步擺脫數位依賴,重拾生活的掌控感,邁向你理想中的人生。


為什麼要進行「社群斷捨離」?

身處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社群媒體和資訊流所包圍,無形中這些科技產品讓我們不斷追求即時滿足、渴望社會認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手機逐漸侵蝕了我們的時間和專注力,讓我們在數位世界中迷失自己。

《深度數位大掃除》提醒我們:數位斷捨離不僅僅是放下手機,更是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幫助我們找回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節奏。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不再依賴科技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而是專注於那些真正能帶來價值的活動。

深度數位大掃除

如何開始你的數位大掃除?

如果你也想擺脫數位依賴,可以從以下 3 個步驟開始:

STEP 1:暫停不必要的科技使用

選擇一段時間來暫停使用那些讓你上癮的科技,例如 Facebook、Email、Netflix、手遊或電視等。在《深度數位大掃除》一書中,建議的斷捨離時間是 30 天,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更短的時間,比如兩天的小旅行。

在這段期間,禁止登入社群媒體,避免查看工作相關的訊息,讓自己徹底脫離數位干擾,並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STEP 2:重新探索有意義的活動

在這段斷捨離的時間裡,重新找回或探索對你來說有成就感且有意義的活動。你可以閱讀長久以來想看的書、和家人一起去喜歡的咖啡館,或參加一些興趣班,讓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書中強調,這段時間應該用來思考:什麼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在隨時連線、五光十色的數位世界之外,你還喜歡做什麼?因為對許多人來說,我們之所以會有滑手機的強迫行為,是因為要填補生活中的空虛感,倘若沒有找有意義的活動代替,你很快就會因為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又重新拿起手機,那麼這次的斷捨離就宣告失敗。

STEP 3:有意識地重新引入科技

當暫停期結束後,不是立即恢復所有科技使用,而是思考使用這些科技的目的。問問自己:這項科技對我來說真的必要嗎?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案?例如,如果使用 Facebook 的原因是為了和家人聯繫,那麼你可以考慮其他更真誠的方式,如打電話或親自拜訪。

如果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就為自己設立一些使用規則。比如,在發完 Instagram 貼文後登出帳號,或在特定時間用電腦查看社交媒體。這些規則能幫助你在面對誘惑時建立防線,讓你更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數位生活。


來場 深度數位大掃除!斷捨離 3 步驟擺脫你的網路成癮

我的數位斷捨離體驗

其實最初在做「數位斷捨離」時,是經別人介紹才知道《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所以很有趣的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當下就已經在做社群軟體的戒斷 ,也因此更能深刻體會書裡提及諸多案例在斷捨離之後的感受——做事情更專注、活在當下、更認真地與家人相處、不再時時感到焦慮,也不再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

同時,我也趁這次斷捨離刪除了非必要的訂閱與追蹤(甚至把 FB app 也從手機上刪掉了),只 Follow 自己真正喜歡、能讓心情變好的人事物、更有意識地選擇自己想吸收的資訊,也懂得為自己保留獨處的時間看想看的書。

在這邊,我想和你分享書裡我很有感觸的一個觀點。它說:

隨著科技的演變,人們逐漸喪失獨處的機會,即便我們是一個人待在房裡、身邊沒有其他人,但只要點開社群,我們便無時無刻不在觀看別人的生活或吸收別人給的資訊,也因此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幾乎沒有時間獨自思考及擺脫他人思想的影響,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時常感到焦慮的原因。

因此,和我一起來場數位斷捨離吧!適時放下手機、留點時間給自己,去散步、去踏青、去看書,去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再被五光十色的科技或社群綁架了 🙂

延伸閱讀:資訊氾濫時代,如何慎選適合自己的知識與建議?

You may also like...

致 2025 的自己:沒有答案也沒關係

寫給 2025 的自己:沒有答案也沒關係

其實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還會在 2024 的最後寫信給你。因為就某個層面來說,上一封信其實就是我對今年自己的告別——好像要真的寫下那些混亂,然後寄出去,才算是真正放下了我今年不斷困擾自己的問題。但我沒有預料到的是,這一路梳理會像開啟某種連鎖反應,鬆動了我多年以來的信念 […]

關於自我定位的思考:我應該要成為專家嗎?

關於自我定位的思考:我應該要成為專家嗎?

寫這封信給你的時候是深夜凌晨,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覺得好像應該寫點什麼交代一下近況,卻又在打開電腦後呆望良久,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我一直想找出問題出在哪裡,卻始終沒有答案。直到方才一個問題從心裡冒出來,讓我想起幾個月前和朋友的一段對話 […]

Letters For The Journey

不定期的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成長之旅,你會收到: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