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感成真:關於 Find Your Way 的誕生

自我實踐

7/31/2022

近三個月以來,我一直在醞釀一個想法、一個計畫,期間不僅做了大量反芻、探究和梳理,也看見許多潛伏在內心的恐懼。但無論我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又如何思考與籌備,計畫都需要被公開、被發布、被大聲說出來,才算有了生命。

因此,在今天的文章裡,我想和你分享這三個月以來,我一直在孵化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及其誕生的原因與過程。

什麼是 Find Your Way?

這次的新計畫名叫〈Find Your Way〉。關於這個名字,其實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出現在我腦海裡,但直到最近,我才在孕育過程中,緩慢看著它長出自己的樣子。

倘若要用一句話概述什麼是〈Find Your Way〉,我會說,它是一個引導你由內而外活出理想的內在旅程

在經營自媒體的這三年以來,我發現不只是我,還有許多人都和我有類似的處境——我們渴望擺脫社會的規範與教條、透過自媒體實現理想和自由,卻又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於另一個困境。我們迷失在網路上五花八門的各類建議、被起伏不定的數字綁架,我們也不斷落入比較迴圈,在欽羨他人成就時感到自我懷疑。

但內心更深處的我們知道,理想生活不是這樣子的,它應該要比這感覺更好;可除此之外,我們並沒有太多具體想法,於是我們遵循他人的步伐,渴望在已知的足印裡,尋找通往成功的蛛絲馬跡。

然而,他人給的建議或策略即便再好、再有效,看似合乎邏輯又通情達理,卻不一定適用於我們自己——如果它和你真實的心意並不相符,如果你在其中感受不到快樂和喜悅,而是徒增擔憂和恐懼,那麼這些方法和工具,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枷鎖鐐銬,我們的汲營與追尋,也只是另一種方式的逃避和遠離。

因此,這就是 Find Your Way 想法誕生的原因——我期望有一個計劃,能帶你擺脫迷思,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也重新看待生活和事業的各種面向;我期許自己能分享過去經驗,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方式順應生命循環,由內而外活出理想。於是,它叫「Find Your Way」。

然而,儘管我有一個如此這般的想法,卻遲遲找不到適合的容器來盛裝它。

對一年前的我來說,它不過是一個非常粗略又難以捉摸的概念,我尚且不知道它具體會長什麼樣子、以及會用什麼樣的面貌呈現在大眾眼前,甚至在多數時候,它就僅僅是存在於我心中、對於想「活出自我」的內在渴望和精神支柱罷了。

正因為如此,要如何讓它從虛無飄渺到落地成形,便成了今年最大的目標之一。

讓靈感成形: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

關於「Find Your Way」可能的樣子,我想像著它應該要是帶有某種寧靜、放鬆的體驗,允許你在其中自由且深入地探索、循序漸進且能實際運用於生活的,而在我所能夠想到的方案裡頭,包含了目前常見的電子書、線上課程和實體工作坊這幾種選項。

首先,電子書的形式最先被排除——我不希望它是將全部內容一次性通通丟給你的產品,因為資訊太過龐大會讓人難以吸收,我們也很難有足夠的耐心將其落實於日常之中(畢竟,我們有多少次看一本書,真的把書上的每一步內容都實際操作過的呢?)

況且實際上,就連要界定「全部內容」有什麼,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 Find Your Way 描繪的是一場由內而外的旅程,而「旅程」不是一次階段性的快速達標,它是一個看似緩慢但持續成長的過程。

其次,是有關實體工作坊的思考——線下的工作坊的確能透過環境和場域創造出某種「體驗」,但它仍然是一次性的內容輸出(除非分階段性地開好幾場),並且是相對開放且帶社交性的場合,對於一個內向者(比如我)來說,面對有外人在場和不熟悉的環境,其實很難真的靜下心來探索自己,因為我們會忍不住擔心活動留給我們的時間還剩下多少、自己寫在紙上的答案夠不夠好、主辦人不知道會不會讓參加者互相交流(心裡想著最好不要,因為這樣就得繼續煩惱別人對自己會有怎樣的看法)⋯⋯等等諸如此類的糾結。

加上在我過往經驗中,「釐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刻,大多都不是在「需要面對他人」的場合中發生,而是在足夠放鬆、寧靜且相對隱匿的環境下(也許只有你自己,或身邊至少要是你足夠信任的人),才被緩慢醞釀出來的。因為只有在那樣的時刻裡,我們才得以暫時忘記他人賦予的期望、撕下外界貼給我們的標籤、卸除外在的堅硬盔甲和重重武裝,然後直面自己柔軟內心裡,最真實的脆弱和渴望。

最後,是關於線上課程。

我曾想過以「線上體驗課程」的概念呈現 Find Your Way,也許是錄製一系列的課程影片,放在自行架設且能依個人進度解鎖的網站上(為什麼是自己架站?因為我還是比較喜歡一致的視覺體驗),附上一些行動清單和指南,並於年底前開放。

然而,在我為此籌備一小段時間後便很快地發現,這樣的方式帶給我非常大的焦慮感,因為我必須推延所有潛在的案子,在只有兼職的情況下,趕於年底前收斂一個對當下的我來說,還過於龐大和發散的想法,並創造一個課程網站來容納它。

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會被家人「關心」財務狀況外,還有很多我給自己的潛在壓力——我想維持影片品質,但這意味著我需要投入更多、甚至超過我當前所能負荷的心力和時間,在自己並不熟悉的事情上。我可能得透過增加每天工作量、在日夜燃燒的情況下,才能趕在年底前交付成品;抑或是我得冒著收入不增反減、不確定產品推出後能否 cover 掉原先支付成本之風險,推延產品上市的時間。

於是後來,我又試著將這樣的概念再拆分地小一點——我想像它是在同一思維架構下,分支成四堂不同主題、但相互關聯的課程,然後分季推出(你可以想像它是一部「四部曲」的系列電影)。這樣的做法的確解決了我可能因急於收斂想法而使內容過於鬆散、或是為了顧全品質卻得延後推出的壓力,然而,它仍然沒有完全減緩我的焦慮。

隨著原先巨大的想法被逐漸拆分,我發現隱藏在時間和經濟壓力下的,還有我對「一次性銷售」的抗拒。

如果我將 Find Your Way 以線上課程、工作坊或諸如此類的大型產品推出,就意味著我得在短時間內以高壓的方式籌備,然後大力推銷它,並期待它能為我賺到大部分的年收入。但,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產品已經夠好,好到可以推出、好到可以標上我想賣的售價了?如果讀者花了上千元買了這堂課,卻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價值怎麼辦?如果之後讀者有疑問、或我想到有可以微調、編修或新增的內容怎麼辦?這些思緒在我腦中反覆拉扯,激化了我本已埋藏的完美主義——我會不由自主地反覆修改內容草稿,擔心有沒有哪個環節是自己沒有設想到的、有沒有哪個地方是自己不小心遺漏掉的,然後再次地,這些過程拖延了時間,我又回到上述擔憂的起點。

除此之外,一項產品也不會一直處在銷售的高峰期,過了行銷階段,產品的銷售量通常就會下降,於是就得再創造新的產品、籌備下一波的推出——這是市場上常見的運作模式,但我發現,它並不適合我,因為一次大型的產品發布於我而言,就像是一次定生死的博弈,而我光想到自己要一次又一次地經歷上述那般思緒掙扎的週期,就心生畏懼。

總而言之,以「一次性產品」的方式呈現 Find Your Way,對我來說有太多難以預料和掌控的部分,而這些部分超過了現在的我所能負荷的範圍。因此,它仍然不是最適合我的選項。

那麼,我究竟想要什麼?適合我的那個答案在哪裡?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繼續探究更深層的想法,並試圖揭開答案的面紗。

我所尋找的,最終找到了我

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 你正在尋找的東西,也在尋找你。

魯米曾說過:

這句話闡述了我想到「會員計畫」時的感受,或者正確地來說,是「會員計畫」找到了我。

繼上述於各方案中來回拉扯並陷入死胡同之後,我重新盤點了自己對於 Find Your Way 的想像、理想的商業模式於我而言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我現在到底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

對我來說,「理想的商業模式」是不需要時常開會的一對多形式、不必處於反覆循環的行銷週期、也沒有跌宕起伏的金額變化,它更像是溫和的、可持續性的、如涓涓細流般的滋養,而我能夠隨著時間推移觀察流量變化,逐步構建、微調和培育它。

我希望在孕育 Find You Way 時,能有足夠的空間以適當速度成長,而不是非得壓縮在短時間內達標;同時,我也想給我的讀者適應和判斷自身需求的時間——你不必一次花大錢買一堂不確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的產品,而是能視個人狀況評估要不要續訂。

最後,是關於我當前可運用的資源。撇除先前提到、對我來說過於生疏及負擔太大的影片形式,我最終選擇了自己還算熟悉、且足夠熱愛的文字,並加以擅長的視覺作為輔助,倘若日後有內容需要更新,也不會讓人光想到就卻步。

綜合以上,「Find Your Way」的概念從原先只是在我腦海中輕輕飄盪的種子,到最後以「會員計劃」的姿態落地生根,這就是它找到我的過程,同時也是它最終呈現的樣子。

儘管在這從無到有的過渡中,充滿混亂、糾結、抗拒和迷茫,甚至還有許多看似浪費時間的橋段,但,一如幾個月前我曾在電子報中提到的:也許有時候,當下看起來很慢很慢、慢到你以為無所進展的,都是醞釀成長必經的過程,而在我們的生命裡,也終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盛放的花期。

祝福我們在每一個呼吸裡,都能意識到自己正在前進,同時也願意保持耐心、和每個階段的自己好好在一起。最後,如果你願意的話,也歡迎加入〈Find Your Way〉!讓我們一起由內而外、創造理想的事業與生活 🙂

You may also like...
grren oliver tree

每月一封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
你會收到我的:每月回顧、創作花絮、推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