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不對」時,如何透過〈黃金圈〉自我檢視並找出問題的主因?

內在探索

7/1/2021

努力做我們不關心的事叫壓力,努力做我們熱愛的事叫熱忱。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don’t care about is called stress.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love is called passion. — Simon Sinek

如果你曾思考過自己的品牌利基和定位,應該對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理論」並不陌生。他在 TED 演講《先問為什麼》一書裡曾提到:「世界上有許多領導者和品牌,都因為遵循著『黃金圈』由內而外的法則,成功創造出足以打動人心的品牌」。

不過,這和今天的內容有什麼關聯呢?

我認為就某一層面來說,「黃金圈理論」也適合套用在自我探索上:「Why」代表你的價值觀與信念、「How」代表你每天在做的事情,而「What」則是你創造出來的東西(下方會有更詳細地闡述)。

因此,今天的內容會藉由「黃金圈」的架構,教你如何從這 3 個面向自我檢視,找出迷惘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出調整。那我們就開始吧!

brown metal gear component
brown metal gear component

構成「你」的 3 大齒輪

如上述所說,「黃金圈」的架構對應到個人分別如下:

  • WHAT – 你創造出來的東西:名詞,它可能是你寫出的一篇文章、你開設的一堂課程、你創造的飾品、你整理的數據報表⋯⋯等等。

  • HOW – 你每天在做的事情:動詞,像是發電子報、寫作、打電話給客戶、發社群貼文、畫畫、幫別人設計產品、運動⋯⋯。

  • WHY – 你的價值觀和信念:這部分包含你想為他人帶來的影響、你的品牌理念或使命,它是你的動力來源,也是你認為重要的事。例如:啟發和激勵他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透過運動幫助人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等等。

若將一個人想像成一台系統,那麼這三個齒輪將形塑「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相信什麼,以及做哪些事。當三個齒輪都保持一致時,你會感到愉悅、自在、充滿熱忱,彷彿這就是你畢生的使命;但若其中一個齒輪出了問題,就會造成另外兩個齒輪無法正常運作,因而產生「感覺不對」、「卡住」和「迷惘」的感受。

有趣的是,人們通常很難辨別究竟是哪個齒輪出了問題:我們可能很清楚目前待的公司或正在做的事情不適合自己,知道「某個地方不太對」,但又無法準確說是哪裡。所以,設計師可能誤以為自己討厭做設計(但其實是和公司理念不合),作家可能覺得自己不適合寫文章(但也許只是不適合寫「某一類型」的文章)⋯⋯。

如果我們無法明確指認出錯的齒輪,就容易在眾多選擇中流連輾轉、走錯不少彎路。

那麼,該怎麼確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要找出出錯的齒輪,你可以從最外層的「What」、「How」,到最內層的「Why」依序檢視。

STEP 1 | What:你喜歡你創造出來的東西嗎?

如果撇開名利和金錢(訂閱數、按讚人數、獲利或頭銜),你喜歡你創造出來的東西嗎?也許是一件商品、一套課程、一篇文章⋯⋯,這是你真心喜歡、甚至自己也願意買單的產品嗎?

以我自己為例,檢視「What」的齒輪替我篩選掉了許多不適合我(但可能適合其他人)的點子,例如:我可以確信自己喜歡創作,但並不喜歡寫利益導向的策略型文章;我也許想開課程,但不是教你如何設計 Logo 或使用軟體,我覺得那不是我真正想講的東西。

所以,回頭看看你創造出來的產品或事物⋯⋯你的感覺如何?你真心喜歡它嗎?你會充滿熱忱地將它推薦給身邊朋友和讀者嗎?還是你會感到有點不舒服、糾結、甚至有一點點羞恥的感覺?如果是,那麼「What」便是問題的根源。

想解決出錯的「What」,你需要思考是「形式」抑或「內容」出了問題:

#1 形式

如果問題出在形式,那解決的辦法比較簡單,只需要微調一下「呈現的方式」即可:你可能仍然想分享、或教別人某些東西,但製作一套完整的線上課程讓你覺得壓力很大?也許你可以考慮小型的工作坊或講座;或是你仍然喜歡創作,但發現文字不適合自己?那麼你可以嘗試改為音頻或影片。

#2 內容

如果問題出在內容,就相對麻煩一些,因為這意味著你的 Why 可能也出了問題(我自己就是)。

舉例來說,你也許並不想教別人怎麼經營 Podcast,你真正想講的是如何培養自信心,但「經營 Podcast」是你目前能想到的、比較好的主題(也許因為它是時下趨勢,對影響力的塑造相對快速;又或者是因為你對這個主題比較熟悉)。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不見得需要完全打掉重練,但你勢必要花一些時間轉換你的內容,讓觀眾知道你真正想講的是「自信心」的塑造,例如:分享經營 Podcast 如何提升你的自信、面對質疑或批評時如何不受動搖⋯⋯等等,同時,你也可能需要到深入檢視「Why」的部分(待會兒會提到)。

woman riding on vehicle putting her head and right arm outside the window while travelling the road
woman riding on vehicle putting her head and right arm outside the window while travelling the road

STEP 2 | How:你喜歡你目前正在做的事嗎?

這個問題是三個齒輪當中,較為簡單的一個。

儘管每個人每一天的時間安排都不盡相同,也許有時候你喜歡寫作更勝於閱讀,有時候你喜歡發社群貼文大於回覆,但整體來說,你大部分的待辦事項是否能反映出你喜歡做的事?針對清單上的事項,依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每天做的事嗎?這樣的行程安排是我理想的一天嗎?

在捫心自問的過程中,耐心觀察自身的感受並務必對自己誠實:你覺得放鬆、自在或雀躍嗎?抑或感到焦慮、壓迫或阻塞?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我不想做這些事來度過美好的一天」,或是「我覺得我沒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喜歡寫作。」那麼「How」就是你出錯的齒輪。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稍微做一些調整:

  1. 列出那些你其實不想做的事情:評估是否有繼續做的必要?這些事能為你帶來效益嗎?還是其實刪掉不做也沒關係?如果這些事仍然得做,你可以思考減少比例的可能性,例如:外包給別人、和上司討論能否調整工作內容?

  2. 列出那些你喜歡而且願意多做一點的事:給自己一個過渡期,讓自己可以逐步增加「做喜歡的事」的時間比例,慢慢取代或減少不喜歡的項目。例如:你發現自己喜歡閱讀大於回訊息,那就從今天開始,每天多給自己十分鐘的時間看書,同時思考能否批次處理「回訊息」這件事。

STEP 3 | Why:這是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嗎?

最後,是象徵著你的價值觀和信念的「WHY」齒輪。

要判定這個齒輪是否出錯有些棘手,因為價值觀埋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有時候甚至很難用詞語定義它,因此想要檢視這個齒輪,需要從「How」和「What」旁敲側擊:你是否不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也」不喜歡目前創造出來的東西?

如果你覺得無論調整了「How」或「What」,都無法消除那種「好像哪裡不對」的感受,那麼有極大的可能是「Why」出了問題——你內心真正覺得重要的價值觀,很可能不是你現在腦袋裡認為的這個。

以我自身為例,經營品牌初期我曾以「視覺設計」為定位,畢竟就「理性層面」和「市場角度」來說,這是最符合我個人效益的利基,能涵蓋我的背景、技術和某種程度的喜好,也能夠拿來分享、寫文章或開課;在經營品牌上,視覺也的確佔了滿重要的一部分(畢竟我們都是視覺動物XD)。

但就我個人而言,它是重要的嗎?顯然不是,還有其他我認為比「美感」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內容品質、生活平衡,還有後來寫很多的、關於自我探索和形塑的文章。

若要形容「Why」出錯的感覺,我覺得那很像是逛街時買了一件剪裁時髦、自認為會合適的衣服,但回到家穿上去後才發現,有些地方太緊、有些地方太鬆,材質還有些扎人。你猶豫著要不要丟掉它,畢竟那也是花了幾千塊買的;但若不丟,似乎也不會想再穿它第二遍。

如果死守著這一件衣服,它不僅成為你不適感的來源,也佔了衣櫃裡的空間。該怎麼辦呢?

white bath towel on white wooden cabinet
white bath towel on white wooden cabinet

關於這一點,我必須坦言,意識到「Why」出了問題,將開啟一段非常令人沮喪、不知所措且漫長的過程,但它也是重獲新生前必須走過的一段路,因為你需要將自己如洋蔥般層層剝開,才能看見更深層的本質,找到那個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像在汪洋中漂流的小船:你會急於尋找下一個目標、下一座島,好讓自己能夠定錨,找回安定的力量。但其實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先讓自己靜靜地待在船上,如新生兒般打開五官、不預設立場地捕捉那些真的能為你帶來怦然心動的事物——也許是看到一本讓你深受感動的書、聽到一首能引起共鳴的歌曲、品嚐一頓讓你驚艷的餐點⋯⋯,將這些感受紀錄並拼湊起來,最終勾勒出那個自己嚮往的模樣,並花些時間好好辨別: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如果你想知道怎麼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可以閱讀以下文章:

在你一邊感受、一邊摸索的同時,也請允許自己緩一緩,不必急著創建一堂課程、開發一系列產品或某個新專案,而是專注於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上,比如寫好一篇文章、每週發布電子報、規劃好時程⋯⋯等等,讓自己不至於因為什麼事都沒做而感到焦慮,但又能有足夠的心思和精力用於觀察自己。

你的人生,值得你多花一些時間思考並摸索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而不是在慌亂中疲於奔走,最後卻過上了別人的生活。

You may also like...
grren oliver tree

每月一封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
你會收到我的:每月回顧、創作花絮、推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