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拖延與抗拒,聆聽更深層的內在訊息?

內在探索

4/8/2022

幾週前,收到不同讀者的回訊,不約而同地提到「拖延」這個詞。

以前看待拖延總是不好的,覺得那是不思進取、不夠自律。然而翻開辭典,上頭有關拖延的釋義,不過是:「延長時間,不迅速處理。」

對於身處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的我們來說,每每提及拖延,大多採取「克服」、「處理」和「解決」態度,好像那是我們生來的一種基因缺陷,必須即刻醫治、奮力推進,讓事情快速開展,才堪稱努力進取、積極向上;倘若不這麼做,就會對自己心有質疑與批判。

然而對現在的我來說,拖延更像是一種抗拒跡象,它是你的內心有話想告訴你,或是你身體表露在外的發炎症狀。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用生產力工具強迫自己負傷前行,而是適時地停下來,看看「拖延」想告訴我們什麼資訊。

因此,在今天的文章裡會和你分享:造成拖延的 3 個原因,與其背後隱藏的訊息。

#1 被恐懼阻礙

最常見的拖延成因,是我們都頗為熟悉的恐懼。這類恐懼包括: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害怕他人眼光、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害怕結果不如預期、害怕失去控制⋯⋯,各式各樣的恐懼,都潛藏在我們想嘗試的新事物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面對拖延,都主張以「克服」、「解決」、「跨越」和「推進」去處理的原因。

我們相信,只要超越恐懼,便能突破拖延現狀、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但反之,我們則會掉進自我批判的情緒,認為自己不夠好、缺乏實力,質疑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持續推進,為什麼只有自己被恐懼困在這裡。

然而,一如拖延狀態有其成因,阻礙我們前進的恐懼也大多其來有自。有時候,它只是身而為人普遍會有的擔憂與顧慮,比如害怕未知;但也有些時候,你感受到的恐懼比其他人的更巨大、更沈重、更難以喘息,它也許來自你過去的創傷和記憶。

正因如此,面對恐懼,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批判自己停滯的步伐,而是練習著去看見,擋在我們面前的恐懼究竟是什麼?它來自哪裡?讓自己試著保有寬容與理解,望回內在與過去,去找到恐懼根深蒂固的原因,但同時,也有意願在當下盡一點努力——不和他人比較,而是用自己能夠承受的步伐,一點一點地匍匐向前、拾起往日掉落的自信。

#2 被選項綁架

第二個造成拖延的原因,是被過多的選項、過多的路徑、過多的資訊和過多的自我要求綁架。

我們時常不由自主地搜集更多方法、掌握更多選擇好作為判斷依據,卻讓自己身陷決策疲勞;我們也常會高估自己處理事情的效率,想將所有待辦事項一網打盡;或是因為對自己有過高期許,不小心掉入過分追求完美的窘境。

在面對眾多選項並試圖一把抓的情況下,我們真正放不下的,其實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安全感——我們用眼花撩亂的各類方案掩蓋自身對未知的恐懼,並試圖填補內在對自己的不自信。然而,當我們在腦中儲存許多備案與資源的同時,卻忘記它們其實也在瓜分我們既有的記憶體——時間、資源和心力。

在現今資訊、建議、方法都過於氾濫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試圖將所有事物盡收眼底,而是練習著問自己:「如果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情,我希望它會是什麼?」讓這個問題成為你採取行動的篩器,過濾掉沒這麼必要的事物,我們才能將自身寶貴的注意力,投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3 違背真實自我

最後一個造成拖延的主因,是你試圖去做的事情,其實背叛了你的真實自我。你知道自己並不感到害怕和恐懼,你也清楚眼前沒有過多選項讓你眼花撩亂,你甚至非常清楚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該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地,你就是下不了手、無法採取行動。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內在強烈抗拒的跡象——你的內心在告訴你,你當前試圖去做的,實際上並不是你真心想要、或其實不適合你;它想讓你停下來、暫緩手邊的待辦事項,先認清自己到底想往哪裡去。

這樣的情況在我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次。比如:

  • 我清楚知道,就市場角度來看,「視覺設計」大抵可以算是我在目前領域頗具優勢的一項利基——我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和技能,也有許多觀眾有這方面的需求,我其實可以、也理應分享更多這方面的資訊,但我就是遲遲下不了筆。

  • 我也曾有一堂想創建的線上課程,內容大致在談「如何形塑品牌風格」這件事。我搜集了一份紀錄觀眾需求的表單、草擬完整的課程大綱和行銷流程,卻始終難以落實,最後不了了之。

  • 再後來,對於頗受好評的「#IG美感養成計劃」,我也曾想過應該要持續發揚光大,讓這堂免費課程為我帶來更多訂閱名單,但實際上我不僅沒有動力去積極行銷與分享,甚至還興起想關閉它的念頭。

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內在抗拒與外在拖延,幫助我反覆看清真正重要的事——

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網站視覺有多好看、不是品牌顏色選的多漂亮、不是該挑什麼字體選用什麼模板;這些的確都會影響視覺上帶給讀者的體驗(而視覺是設計師能負責的部分),但比起視覺,更重要的應該是:你架網站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傳達的理念為何、你想對什麼樣的人 說什麼樣的故事——這些是任何人都沒辦法替你回答,但卻無比重要的基礎。

除此之外,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也不是社群或電子報到底可以累積多少數字、一篇貼文究竟有多少人按讚或分享;數字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影響力大小,但比起數字,我更看重自己的內容是否如實分享我的觀點、是否能帶給他人啟發,或更甚者,它是否能夠幫助讀者釋放一些制約與框架、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些才是於我而言,真正重要的事。

因此,面對拖延,我們需要做的不見得永遠都是「克服、跨越、推進和解決」。有時候,拖延是內在訊息的呈現,它在提醒著我們適時停下來、看看當前行進的方向是否正確。比起盲目向前,先不帶批判地問問自己:「我的阻力來自哪裡?它想告訴我什麼訊息?」才能確保自己真的在朝心之所向前進。

那麼你呢?你當前的拖延與抗拒想告訴你什麼?你是否感到恐懼、或因選項太多而眼花撩亂?還是說,你所做的事正偏離你的真實自我呢?

▎後記:凡是你所抗拒的,都有話想告訴你

在寫這篇文章的幾週前,我因爲受拖延狀態所困擾,請教了一位前輩。我問,為什麼我明明有明確方向、也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就是很難做出突破?她和我聊到幾段影響我人生甚多的事件,然後我才意識到,原來過往那些我以為已經過去的事情,都還積壓在心裡的角落,默默影響我的想法與作為。

那些我們時常以為自己已經淡忘、不太在意的情緒和感受,在許多時候仍以另一種形式潛伏在我們的意識和體內,並且發作地很隱微。有時候,它就只是發生在你對於其他人靠近時的莫名抗拒、發生在你吃了悶虧但不敢為自己發聲的場合,又或者是,發生在你想有所突破卻始終跨不出去的困頓裡。

它們細微地讓人難以察覺,除非我們開始有意識地選擇檢視——不再只是拼命地鞭策自己推進,而是能有意識地緩下來、感受內在隱約的抗拒、聆聽內心想要傳遞的訊息,便能夠發現:有時候,外在做不出的行動不代表我們不夠好,而是意味著我們內在仍有待調整的課題;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掀開潛藏在黑暗裡的記憶皺摺,將它們拿到陽光底下,輕抖、攤開、再緩緩熨平。

祝福我們都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多給自己一點溫柔、理解、耐心與包容,在一面向外突破的同時,也願意心無批判地療癒內在的自己 🙂

You may also like...
grren oliver tree

每月一封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
你會收到我的:每月回顧、創作花絮、推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