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塑像「家」一樣的個人網站?

自我實踐網站設計

2/6/2022

過年前,默默地翻修了自己的網站,這次不只整頓了視覺,也調整了關於自己的敘事。

在整個過程中,感覺自己像一顆種子,從原先的隨風飄蕩、到後來確立方向、最後緩緩降落在一片土地上,然後,才總算迎來一種能夠開始「落地扎根」的感覺——那是以往進行品牌重塑時,都不曾有過的歸屬感,彷彿過去茫然摸索,好不容易覓得一處屬於自己的、能安心落腳的歸宿。

不過,這樣的感受從何而來?所謂的「歸屬感」又是如何被形塑的?我不禁思索起來。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聊聊:我對網站的重新思考,以及如何從視覺以外的面向,創造屬於自己、獨特又有歸屬感的個人網站。

MacBook Pro on white table
MacBook Pro on white table

我對個人網站的重新思考

自從有了這個網站以來,我曾每隔一段時間,就順應想法與靈感的轉變,微調版面或色彩,試圖透過改變視覺,讓網站更貼近我想要的樣子。而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一年裡,甚至更加頻繁——我會不停地搜集圖片、製作情緒板、再繪製成草稿,彷彿有了嶄新的版面或色票,就能為我的迷惘指引方向。

然而,無論網站視覺如何迭代,我始終都沒能在這些草稿裡頭,找到我想要的連結與歸屬感。它們更像是裝修精緻的樣品屋,而不是儲存生活記憶的家,我沒辦法透過它們憶起自己從何而來、又想往哪裡去。

於是後來,我對「個人網站」這件事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考——我不再反覆問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格?」,而是更深入地向內探詢和剖析自己:「我究竟,想要以什麼樣的身分、和哪些人、說什麼樣的故事?

這個問題就像一縷清風,引領我穿越瞬息萬變的視覺迷霧、直達更堅實的基礎——那是種子在成為大樹之前,落地生根的地方。

Psalms book on brown surface
Psalms book on brown surface

比視覺更重要的事

一直以來,個人網站之於我,都不僅止於視覺上的美觀、動線的流暢、或流於版面編排的變化,它更像是一個空間、一只容器、一本書,紀錄著你過往的歷程、背景和價值觀,同時也乘載著你對未來的願景和嚮往。

在華美精緻的表象底下,更重要的不是你選擇什麼樣的色彩或模板,而是你如何表達自身想法、說一個你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能夠知道的、關於你的故事。

在關於自己的故事中,大致可以涵蓋 3 個要素:

#1 身分:你是誰?你想如何說這個故事?

在這次的翻新過程裡,對我來說最難的,莫過於思考:我究竟想要以什麼樣的角度,去闡述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有些模糊且難以定義的。因為,即便分享過社群經營相關的內容,我仍不認為自己是行銷領域的一份子;儘管創作以來始終都以文字為主要形式,我也不曾覺得自己是一名作家;又或者,雖然有著設計相關背景、甚至因此成為自由工作者,我卻覺得自己並不想要只是一名設計師。

那麼,我究竟想要什麼?我希望自己、以及這個網站,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在反思這些問題的過程裡,我看見一篇關於艾怡良的專訪。她對於自己被冠上「創作歌手」的稱號,是這麼說的:

其實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並不真的是創作歌手,那是大家給我的鼓勵與稱讚,我也很感動。只是覺得每次寫出這些歌,對我來說,都有點像是日記,甚至還嘲笑自己在做一場治療。因為寫歌的同時,其實都在反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單純有很多話想要說。

「當創作歌手太沈重了,我只是單純有很多話想說。」艾怡良的這段話在我心裡,引起了深深的共鳴。

因為有過被標籤束縛的經驗,知道自己一旦冠上「設計師」、「作家」或其他諸如此類的頭銜,就會太過用力地、想讓自己更契合那樣的身分與標籤,因而在過程中迷失自我、甚至產生「沒有回饋就代表這篇文章不夠好」的得失心。

於是後來學會,不再用特定的標籤或頭銜為自己下定義,而是用「正在做的事情」或是「個人價值觀」來描述自己——我是一個分享個人經歷的人、一個分享內在旅程的人、一個透過電子報給予陪伴的人、一個崇尚簡單並渴望活在當下的人。至於這樣的我,對其他人來說是什麼樣的角色與身分,就由他人自行判斷與定義。

那麼你呢?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又想用什麼樣的角度來描述自己呢?

#2 價值觀:你相信什麼?對你來說,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曾在過往文章中聊到,想要過上理想而有意義的生活,我們需要落實核心價值觀,讓自己的所想、所說和所做都和諧一致,才能時常感受平靜、喜悅和幸福。

而在形塑個人品牌與網站的過程中,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你不見得需要條列式地說明自己前五名重要的價值觀,但你需要(透過創作或展現出的行為)清楚地傳達自己相信什麼、以及如何行事。

核心價值觀就像你開展行動的指南針,同時也是一個篩器——它不只能協助你在每每偏離航線時,都有重新校正方向的基準,同時也能幫助你過濾和篩選來到這裡的人們、留下真正契合的讀者。

如果你不太確定自己的價值觀為何,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堅信什麼?為什麼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

  • 曾經發生什麼事讓我反應激烈?在這些事情背後,牴觸了哪些我相信的事情?

  • 我希望自己往後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會依循哪些價值觀生活?

#3 理念:你是如何來到這裡的、又想往哪裡去?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 Simon Sinek

著名演說家 Simon Sinek 曾在 TED 演講上提及,真正讓人產生共鳴、並且願意買單的,從來就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為什麼」做。

它涵蓋了你今天為什麼會來到這裡、為什麼會選擇當下的主題、抑或開發這樣的產品;同時也涵蓋了你的期許與願景——那個你嚮往追尋、同時也想引領讀者和你共同抵達的遠方。

如果你對自己的理念、願景、或使命,仍然有些模糊,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 如果這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我希望這件事是什麼?

  • 在我想捍衛的想法與觀點之中,我願意持續和他人分享的訊息,是什麼?

  • 我希望自己為世界帶來什麼貢獻?對我來說,美好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MacBook Pro on top of brown wooden table during daytime
MacBook Pro on top of brown wooden table during daytime

個人網站,是承載故事與夢想的地方

在文章的開頭我提到,這次的網站翻新,是我在歷經這麼多次品牌重塑以來,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真的和網站有所連結。而這之中最大的差別,莫過於我開始把原先全然投入視覺風格的能量,一分為二,將部份精力移轉到內容的撰寫上。

於是,個人網站於我,不再是一個典雅精緻、卻缺乏生活軌跡的樣品屋,而是一個容納我過往經歷、個人價值觀與未來願景的歸宿。在每一次迷惘、徬徨或自我懷疑的時候,重新看看網站裡的敘事,都能幫助我喚醒對願景的嚮往,知道那才是我真正想去的地方。

想擁有真正屬於自己、展現個人特色的空間,我們沒辦法複製別人的網站和文案,就像我們沒辦法直接從雜誌剪下貼上、或從 IKEA 搬一個一模一樣的回家,我們只能從日常裡搜集,揀選最能代表自己的文字、說一個最能代表自己的故事、描述一個真正嚮往的願景,然後邀請可能感興趣的人來看看。

在這些人當中,有的成為過客,因為他們對你說得故事沒有共鳴,但沒關係,因為也會有部份人留下,他們喜歡你挑選回來的紀念品、喜歡你空間裡的擺設、喜歡你獨有的文筆與風格,他們成為你的讀者。

祝福我們都能在持續探尋與向內剖析的過程中,找到能夠代表自己的故事、畫件和擺飾,同時也願意把它展現出來,和適合的人分享:)

Service|網站設計

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你也想擁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網站,卻不知道如何著手,歡迎預約設計服務,讓我協助你打造富有美感、又能與觀眾建立連結的個人網站:)

You may also like...
grren oliver tree

每月一封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
你會收到我的:每月回顧、創作花絮、推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