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日記 02:此身所在,就是對的地方

並非所有的不快樂都來自痛苦之身。有些新的不快樂,是你與當下時刻不和諧一致,以某種形式拒絕否定了當下而造成的。——Eckhart Tolle 在《一個新世界》裡如是說。

回顧前段日子,不難發現,促使我盲目追尋新的體驗、甚至略微成癮的主要原因,大多來自於,我太想要去別的地方。

別的地方是哪裡呢?其實哪裡都可以。也許是實體的餐廳、酒吧、電影院和聚會,抑或虛擬的書籍、軟體、遊戲到課程⋯⋯坦白說,哪裡都無所謂,只要它是新穎的、我沒嘗試過的,只要它能夠幫我驅趕當下的空虛,引領我逃離現在的時刻就好。

然而,比起這些帶來短暫刺激和娛樂的場所,我真正想去的,還是那個我想要的未來——

我希望自己已經抵達,或者,正以看得見的速度,前往那個一切完滿的地方。我希望自己對於下一步該怎麼走,已經有清晰而詳盡的藍圖,知道自己該進修什麼課程、取得哪些成果;我同時也希望,自己已然成為想要的模樣,或至少正在路上。

但與我的所求不同,那個當下最真實的情況是,我對自己的下一步毫無頭緒。我拼命地想做點什麼、再多做點什麼,同時也渴望有新的機會來到眼前,卻仍然卡在這裡,於是我渴望逃離,抗拒當下便成為不快樂的主因。

「可是也許,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我最好的下一步了。」某個尋常下午,我的腦中突然閃過這樣的念頭。

那一刻,感覺自己莫名地被點醒和療癒。

那麼或許,在這之中,其實還藏有我尚未發現的謎題。

畢竟有些時候,我們想要的機會還沒來到眼前,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內心其實尚未做好準備——這樣的準備,也許是內在還有待療癒的傷痛、待轉化的舊有思維,抑或是外在仍有待培養的技能或習慣。

而生命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會不斷地提供你機會,讓你練習著去看見、挖掘、學習自己尚待處理和面對的課題。

比如,對一個時常在親密關係裡受傷、卻又渴求愛情的人來說,這個課題也許是,要先學會辨認自己是否處於一段不適合的情感關係,知道如何溫和而堅定地設好界線,在守護個人立場的同時,卻又不將他人視為對立;而對另一些時常感覺自己被迫屈就於某個環境的人來說,這個課題則或許是,練習著放下抗拒和否定,不再將自己置於受害者的處境,而是能夠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都有選擇,可以選擇接納、改變、或者離去。

對於前陣子的我而言,當下所處的地方,是讓我學著從舊有的慣性中抽離,不再將個人價值依附於某個外在目標或標籤,也不再覺得自己非得弄清楚下一步,或非得成為某個角色、擁有某些頭銜,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反地,它提供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練習換個角度思考:只要我願意,我現在就能夠透過我想得到的方式,成為那個我想成為的人——我不必得開課、創業或成為某某老師,才能為他人帶來啟迪、療癒、鼓舞和祝福,畢竟說到底,這些身分、工具、職稱也都只是一個媒介。

如果我由衷想要,我其實當下就能夠透過創作、透過言語、透過關心身邊的人,來實現我想做的事。因為所謂人生使命,從來就不侷限於特定的行業或形式;當我們順從本性的渴望、天份與熱情,在使自己感到滿足的同時也服務了他人,就已經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了,而在這過程中的每一刻、每一個當下,我們都處在對的地方。

儘管有時候,所謂「對的地方」並非我們認知或想要的那種,而是我們在踏出下一步前,生命要我們做的練習與準備,但也唯有讓自己保持臨在,暫且放下對未來的擔憂、對如何賺錢的顧慮、對下一步該去哪裡的糾結,並全然專注於此時此地,我們才有足夠清明的意識,得以辨認眼前需要學習的部分究竟是什麼,也才有更寬敞的餘裕和空間,能夠敏銳感知到尚未被發掘和探索的新機會。

如同 Eckhart Tolle 在書中提到的,我們時常會將思緒聚焦於看似更為重要的未來,但未來總會以「現在」的方式到來,也就是說,我們所執著追求的「未來」,也不過是我們腦中的一個思想罷了。那麼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臨在,因為「保持臨在,永遠比其他任何你可以說的、可以做的,都來得無限強大。」

祝福我們,無論身處何處,都能如雨水一般,順隨宇宙之流,不著急也不抗拒,而是全然專注地在這裡,同時也相信,無論何時,生命始終會撐著自己,並引領我們到自己該抵達的地方去 🙂

.

You may also like...

我不想要個人品牌,我想要的只是自我實現

我不想要個人品牌,我想要的只是自我實現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個人品牌」這個詞,覺得它被過度濫用和強調了,覺得它注重結果的概念有點本末倒置。可是,我還找不到其他可替代的字,用來摘要自媒體、創作、自由工作 […]

我生活的 360 度旋轉

我生活的 360 度旋轉

上禮拜,我向公司正式提出要於四月底離職。離職的念頭約莫於年初生起,當時我所在的新部門已經從草創慢慢步向正軌,一切事務處理都有了 SOP,工作節奏穩定,農曆年前加薪,但我卻感覺自己慢慢沒有生氣 […]

不定期的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成長之旅,你會收到: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