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氾濫時代,如何慎選適合自己的知識與建議?

我們選擇關注什麼,以及選擇忽略什麼,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
What we choose to focus on and what we choose to ignore - plays in defin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 Cal Newport

今日,我們活在一個資訊氾濫的世界裡,從我們醒來的那一刻,到踉蹌跌進床裡,無時無刻不在吸收大量的訊息與他人的價值觀,小至早午餐應該吃什麼、如何穿搭,大至該怎麼找工作、以及如何生活。

而對於創作者來說,網路上也充斥著許多零零總總、形式各異的商業建議,比如該發什麼類型的貼文、如何獲取靈感、要不要架設個人網站、如何擬定行銷策略等等。

我們一方面感謝科技的發達,成為自己通往理想路上的助力,一方面卻又迷失在資訊汪洋裡不知所措:我該聽哪些建議才好?誰說的才是對的?我是不是得照某位專家的方法才會成功?

如果你對於這樣的情況很熟悉,今天的這篇文章就很適合你!我會和你分享:資訊氾濫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如何辨別真正適合自己的知識與建議。


資訊氾濫對我們的影響

身為人類,我們習慣在面對未知情況時,事先搜集資訊以幫助自己做決策;或是在碰到解不開的疑惑時,轉而向他人尋求意見。然而,過於氾濫的資訊不見得能幫助我們做出好決定。以美國空軍為例,有研究顯示,過多的資訊並不能幫助機師做出明智的決定,反倒會使他們猶豫不決,而有致命的危險。

另一方面,資訊氾濫也對於創新和生產力有不利的影響:當我們在五光十色的屏幕中丟失了自己的注意力,看著他人不斷攀升的訂閱數,讓我們忘卻自身的核心目標與價值觀;又或是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然後想著:「我不夠好。」的自信心低落,都會讓原先的創意或靈感破碎一地。


那麼,該如何慎選適合自己的資訊和建議?

你可以從下方 3 個問題思考:

1. 這項資訊是否符合我的目標、意圖和價值觀?

儘管網路上廣納了許多深具智慧或洞察力的見解,能用來幫助我們成長與精進,然而我們也需要了解,世界上大部分的資訊都建構於個人的價值觀、思想和經驗,這無關對錯,但基於不同的條件和背景,它肯定不會適用於每個人。因此,這項建議背後代表的價值觀是否與你契合,就相對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嚮往創業的人,去問一個更願意待在企業工作的人「該不該創業?」,答案可想而知;若與獲利相比,你更在乎品牌的價值與理念,卻報名一堂教人如何快速賺錢的課,那你大概對課程裡的做法難以苟同;抑或你是一個渴望與少數讀者建立緊密聯繫的人,卻不斷閱讀教你怎麼吸引大量粉絲、做複雜的數據分析,卻不考慮這些讀者和你是否契合的文章,也難怪你會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請檢視你正在瀏覽的文章、音頻或影片內容:它們是建構於什麼樣的價值觀體系?它們想吸引的是哪一類的觀眾?它們給予的建議和你的目標或意圖相符嗎?

延伸閱讀:跳脫框架思考:如何擺脫「我應該」的限制,找回內在聲音?

2. 這項資訊是否有保留一些空間?

如上述所說,大部分的資訊都建構於個人的價值觀,也因此我認為一項適合自己的資訊或建議,應該要保留一點空間——它能提供你資訊、引導你思考、激發你的創造力,並允許你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答案,但它不會武斷地告訴你「非這樣做不可」,這世界上才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一切都只是選擇。

3. 這項資訊是否會讓我感到焦慮?

最後一點,是思考這項資訊帶給你的是動力、還是壓力?你在閱讀文章、收聽音頻的時候,是否感到精力充沛、備受鼓舞?這項資訊是否與你深層的渴望產生連結?抑或你會感到有些焦慮和抗拒,但又覺得如果不照這些建議去做,好像自己就失敗了?

在創作路上,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這樣的感覺:也許是你聽說想讓事業成長,就必須追蹤數據(但偏偏你對數據分析不擅長),又或者你看見別人都在社群上合作某些活動(但偏偏你對這類型的社交並不熱衷)⋯⋯,諸如此類的建議和資訊實在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那麼意味著這些資訊可能適合其他人,但並不適合你。好的資訊應該要能激發你的潛能,而不是剝奪你實現夢想的力量。

延伸閱讀:社群斷捨離指南:透過《深度數位大掃除》重獲你的生活掌控力!

總結:你內心的聲音,才是你最該好好珍視的建議

關於我的 2021:充滿探索與轉變的一年

在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裡曾提到:

這個世界上,會有許多人告訴你該這樣做、該那樣做,但其實真正的答案在你心裡,唯有內省才能獲得平靜。

在創作這條路上,或者說,在人生這條路上,無論你在網路上蒐集到多少資訊,或是外在環境給了你多少建議,都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需要什麼,你才是自己生命真正的掌舵者。

所以,儘管我們都可以尋求建議和幫助,但也要記得:請對所有的觀點、資訊保持開放但抽離的態度(包括我寫的任何一篇文章),練習獨立思考、時時向內聆聽自己,不要讓任何人的話或建議凌駕於你內心的聲音,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非黑即白的真理(比如地球是圓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其他處在灰色地帶的資訊多不勝數,而在黑與白之間,你絕對有能力調配出最適合你自己的灰色調。

You may also like...

我不想要個人品牌,我想要的只是自我實現

我不想要個人品牌,我想要的只是自我實現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個人品牌」這個詞,覺得它被過度濫用和強調了,覺得它注重結果的概念有點本末倒置。可是,我還找不到其他可替代的字,用來摘要自媒體、創作、自由工作 […]

我生活的 360 度旋轉

我生活的 360 度旋轉

上禮拜,我向公司正式提出要於四月底離職。離職的念頭約莫於年初生起,當時我所在的新部門已經從草創慢慢步向正軌,一切事務處理都有了 SOP,工作節奏穩定,農曆年前加薪,但我卻感覺自己慢慢沒有生氣 […]

Letters For The Journey

不定期的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成長之旅,你會收到: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