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適與轉化比較心態,活出更喜悅自由的人生?

內在探索

3/15/2022

Having real happiness is to live the way you want rather than that of others.
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別人那樣,而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嘿,你記得上次跟別人比較,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嗎?在每一次的比較過後,你是否觀察過自己的情緒變化呢?也許你因爲相較之下比他人優秀,而感到信心提升、充滿勝利感;抑或是你因為在比較中看見自己的不足,於是感到嫉妒、羨慕、自卑或羞愧?

和許多人一樣,「比較」一直是我成長過程中,揮之不去的夢魘與困擾——我會難以克制地拿自己和兄弟姐妹、學校同儕或公司同事做比較,希望自己不只考試要名列前茅、其他項目也不能落於人後⋯⋯可以說在過往經驗中,幾乎所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回憶,都和比較脫不了關係,也因此,我甚至開始認為「比較」大抵會是我需要週而復始、不斷反覆的人生課題。

那麼,比較心態是有辦法調整的嗎?如何讓自己擺脫這種「因比較而痛苦,但又難以跳脫」的循環之中?在今天的內容裡,我會藉由自己的經驗和你分享:「比較」之於我們的關係我跳脫比較循環的契機、以及如何透過練習,逐步轉化自己的比較信念。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有類似的困擾,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幫助與啟發 🙂

我們與「比較」的關係

許多人的童年,都充斥著關於「別人家孩子」的故事,我們會被身邊的人拿來與其他人加以權衡比較、藉此認知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這套「比較-競爭」的行為模式,成為我們早期學來、用以判斷自身價值的方法,並從此複製貼上於往後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們深信「比較能帶來競爭,而競爭能促使進步」的概念,於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將自己放在比較循環裡,仰賴其伴隨而來的憤恨、嫉妒、不甘等強烈情緒作為競爭的動力。然而,當我們越來越善用並熟稔於這套模式,我們就越會沈溺於比較、與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中難以抽身。對此,《全人療癒》一書稱之為「情緒成癮」。

想要從「情緒成癮」的循環中跳脫,我們最先要做的,便是認知到「自己正受困於同一種模式」。

覺察舊有模式的慣性:我跳脫比較循環的契機

如前言所述,「比較」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我用來鞭策自己進步的生存策略,也因為這樣的策略在諸多時候都頗為管用,因此「透過競爭取得勝利」的模式,不只被我應用於求學時期,更延續至後來經營自媒體。

在經營初期,承襲市場分析提倡「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觀點,我會關注自身領域的競爭對手,剖析他們的文章架構、查看他們的粉絲人數、觀察他們的成長軌跡,並以此作為邁向「更好」的途徑,透過更實用的內容、更美觀的視覺、更頻繁地發文,來角逐觀眾內心的排名。

然而,儘管這樣的方法的確讓我在初期有顯著成長,卻也為我帶來前所未有、龐大的心理壓力——我會在每次看到他人有所成就時,都難以抑制地產生或羨慕、或嫉妒的情緒,但同時又對這樣的自己心有批判與質疑;同時,我也開始意識到,經營自媒體並不像學校或職場,有明確的範圍和任期——你不是只跟身邊的人相比,而是和難以估量的人較勁;你永遠都會有新的競爭對手,你也永遠都不知道這場比賽何時會結束、或根本不會結束,因為只要你還在經營自媒體,這場賽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你筋疲力竭退出,或終於決定換個方式經營。

認知到這點,是我跳脫比較循環的契機。我恍然發現,原來過去的我一直都在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而這樣的模式就像把自己放上賽馬場、用焦慮倉促的心態奔赴終點,最後卻發現整個場上其實只有我自己,沒有獎品、沒有喝采、沒有我要的滿足感,只有沿途汗水淋漓。

我開始對這樣的模式深感厭倦,「我想要,換另一種方式生活。」有一天,我在心裡這個跟自己說。

但,正因為這套生存策略已經在我體內根深蒂固二十幾年,從「認知」到「放下」,固然需要一點時間。因此接下來,我會和你分享一些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會做的練習,讓你也能有方法慢慢放下比較心態、以更喜悅的方式成長、並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3 步驟轉化你的比較心態

STEP 1:接納與感謝

如上述所說,比較心態其實是我們小時候養成的一種習慣、是我們面對外界事物的自動反應機制,它就像一個倔強的小孩如影隨形地跟在我們身邊,想透過「和他人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此,面對比較心態的第一步不是強迫、抗拒或批判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不是責罵那個活在心裡的內在小孩,而是要學習接納它——接納它是我們從小培養的一部分,接納會有這樣的情緒、感受和念頭,都只是因為,那是我們兒時學來的一種模式。

對自己多點溫柔與耐心,告訴自己:「沒關係,有這樣的感受是可以的。」試著在心裡默默地感謝它陪伴了我們許多年,讓我們學會透過比較來激勵自己進步,也學會藉由競爭成為更好的人。但與此同時,也要提醒自己: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不用再以舊有模式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是可以學習用另一種更適合的方式獲得成長。

接著,我們進行到下一步。

STEP 2:回歸自我

當我們萌生比較心態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我們關注他人擁有的天賦、收穫的成果、取得的進展,而與此同時,我們自己的能量也在溢散——我們開始覺得自己不如人、什麼事都做不好,甚至對未來喪失動力與希望。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注意力其實是一種「能量」,當你把目光都聚焦在他人身上的時候,其實就是把自己擁有的力量拱手轉讓。所以第二步,我們需要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自己身上。問問自己:

  • 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我理想的一天會是什麼樣子?我希望自己為他人帶來哪些影響?

  • 我擁有哪些特質、天賦、才華,能幫助我達成我想要的理想?

回頭檢視自己本自俱有的特質、喚醒真正想實現的夢想,能夠將你輕輕地從外在事物拉回來、專注在自己的路上。告訴自己:

我也許沒有其他人所擁有的東西,但沒關係,因為我也有屬於我自己、獨特而珍貴的部分。這個世界,正是因為存在許多特質、能力都相差迥異的我們,才如此多元而美好。

STEP 3:持續練習

最後,在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持續」——持續覺察接納自己升起的比較心態,同時也持續地將注意力拉回來、專注在自己身上,一如我們培養新的習慣一樣。

從「看見」到「放下」比較心態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及,畢竟我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不斷重複舊有模式,肯定也需要花上一點時間循序漸進、才能習慣並熟稔於新的方式。

但無論如何,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地,將來到眼前、觸發比較心態的事件都視為一次「建立新模式」的機會,並且做出對的選擇(即覺察、接納、回歸),我們也就越來越接近那個更自信、更敞開、更喜悅,同時也更願意欣賞他人的自己。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曾說:

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一個空間。在那空間,我們擁有一股力量,能選擇如何反應。而我們的反應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成長與自由。

對我來說,那個空間裡我們所做出的選擇,也決定了我們是因「比較」而活得像別人,還是因「超越比較」而活出自己的獨特。

祝福我們有一天,都能因爲走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發現眼前沒有急欲超越的競爭者,只有欣賞的朋友、知己、夥伴在各自的路上如花盛放、閃閃發光:)

You may also like...
grren oliver tree

每月一封溫暖來信,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
你會收到我的:每月回顧、創作花絮、推薦資源